|
|
|
|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13集课程复讲 |
熊世玉学长 |
|
尊敬的老师、各位学长: 大家好! 以下是末学的课程复讲: 1、让孩子从小做家事有哪些好处? 第一,习劳知感恩,当他自己去劳动的时候才能感受到劳动者的辛苦,从而生起感恩之心。 第二,养成勤劳的态度,做事能力也能一点一滴积累。 第三,锻炼人的意志力。 第四,帮助他形成很好的人际关系。因为孩子从小就在家里做家事,养成了勤劳的习惯,以后读书到学校里面,能够主动帮老师的忙、帮同学的忙,那么大家都会很喜欢他,他与人相处就会很融洽。如果从小没有养成做家事的态度,没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,就会处处给人添麻烦,人家心里会对他颇有怨言,这些都是成为他人生前进的障碍。像蔡老师所讲到的那位被退学的大学生,就是因为从小太娇惯、太放纵,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到了学校处处给老师同学添麻烦,以致于人见人怕,这样人生还有什么前途可言呢?所以我们要从自身做起,也要教育小孩,改掉坏习惯,养成好习惯。 2、如何拒绝无益的应酬? 拒绝无益的应酬有两个法宝: 第一个,父母。当你的朋友要拉你出去花天酒地、胡吹乱侃的时候,你可以告诉他:我已经当应父母今天要回去探望他们,不可以不守信用,让老人家失望。一般朋友听到你要回去探望父母他们都不会勉强你,甚至有可能还会唤起他们的孝心。 第二个,妻儿。当你不想去无谓的应酬,你可以跟他说:今天晚上我已经约好了要和我的孩子一起学习《弟子规》,还答应要给他讲德育故事。孩子还小,我们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,不可以言而无信。当你这么说的时候,一般人都不会再勉强你。 如果这两张王牌拿出来都没有用,他还是要硬拉你去,人生应当有所取舍,这样的朋友应当敬而远之。 3、身有伤,贻亲忧 当我们的身体不好了、受伤了,父母会非常担忧。所以我们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,一方面前面讲到“病从口入”,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。在其他的生活细节上,也要时时注意,比方说注意及时添加衣服,生活作息要有规律,不要熬夜等等,养好自己的身体,让父母放心。 4、德有伤,贻亲羞 当我们的道德有损伤的时候,会让父母蒙羞,会让家人蒙羞,甚至会让整个国家民族都蒙羞。汉朝的董卓,仗着权势犯上作乱,终于导致很多人攻伐他,后来也落得很不好的下场,不仅他自己不得好死,连他的九族都被处死,他的老母亲已经九十多岁了,还到刑场被处死。假如我们的行为给父母造成这么大的痛苦,那就真是没有把子女做好。现在没有诛灭九族的刑罚了,但是假如我们的事业出了差错,比方说公司倒闭,那也会连累父母。所以我们的人生、我们的事业要稳扎稳打,不可以好高骛远,到时候自己犯了错还会连累到父母,就很不应该。 反过来,如果我们不仅德无伤,而且还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德行,用我们的德行去造福社会、造福国家,做到“立身行道,扬名于后世,以显父母”,这就是“孝之终也”。 孟子说过,“事孰为大?事亲为大”,侍奉父母,是人生第一大事;“守孰为大?守身为大”。我们要守住自己的身、名、节,不可以做出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事情,而让父母蒙羞。现在网络很发达,在网络上的交流必须要有判断力,有所取舍。要洁身自好,千万不明做出败坏名节的事情。 5、亲爱我,孝何难,亲憎我,孝方贤 当父母对我们态度很好很慈爱的时候,孝顺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;当父母对我们态度不好或者过于严厉的时候,我们还一样孝顺,这才是难能可贵的。我们要牢牢记住一句话:“不管别人对不对,自己一定要做对!”因为有这个态度,古代很多的圣哲,都能够在“亲憎我”的情况下,依然保持他那一份至诚的孝心。由于这颗至诚的孝心,能够扭转家庭的气氛,进而达到家庭和乐。 周朝的孝子闵子骞,他的生母很早就过世了,父亲又娶了一个后母。后母对他很不好,经常命令他干很多的活,在冬天做衣服的时候,用棉花给她的两个亲生孩子做棉袄,却用芦花给闵子骞做衣服,芦花做的衣服看起来很大很厚,其实不保暖。刚好有一天,他的父亲让他帮他驾马车出去办事,走到冰天雪地的路上,因为寒风飕飕实在太冷,闵子骞就不由自主地一边驾车一边发抖。他的父亲看见他在发抖就很生气,想说你穿这么厚的衣服还在这里发抖,你这种行为是不是在诋毁你的后母,让人看到了还以为后母在虐待小孩。越想越生气,就用鞭子抽打闵子骞,结果一打衣服破了,芦花飞出来了。父亲一看原来衣服是用芦花做的,原来确实是这个后母在虐待小孩,他又很生气,又气冲冲地要回家休掉他的后母。就在这种紧急情况之下,闵子骞马上跪在父亲面前替后母求情,哀求父亲不要赶后母走,因为“母在一子寒,母去三子单。”后母在只有我一个人受寒冷,如果后母走了,我和两个弟弟都要挨饿受冻。父亲听了他这席话,也很感动,气就消下来。他的后母更觉得惭愧,一个这么小的孩子,都能够念念为她的孩子也为她着想,而她一个大人,却还要跟孩子斤斤计较,实在不应该。闵子骞的这一份真诚心最终感动他的后母,把家庭变得很和乐。所以我们要相信“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”,要学习闵子骞,要宽恕、要包容、要忍耐,要用真诚心、孝心去转化家庭的不圆满。 另外还有一位孝子叫做王祥。王祥的生母也是很早去世了,父亲娶了后母。后母对他百般苛刻,曾经命他在寒冷的冬天去抓鱼给他吃,冬天睡眠都结冰了,哪里能找到鱼呢?但是又不能不去,因为不去可能会挨打,甚至后母不让他进门。面对后母这无理的要求,王祥并没有怨恨,还是走到冰冻的湖面上,因为不知如何满足后母的要求而独自哭泣。由于这份诚心,天地都感动了,地面就裂开来,跳出了两条鱼,王祥就拿这两条鱼回去奉养后母。当然,无理的要求绝不止这一件事。在很多事情上后母对他都是百般刁难,王祥并没有因为这些要求而退失他的孝心。有一次外面要下雨了,他的后母跟他说:现在外面刮风下雨,如果树上有果子掉下来,我就要处罚你。王祥就跑出去抱着果树哭泣,祈求他们不要掉下来。这份真心也感动了天地、感动了果树,果然没有掉几颗果子。还有很多的刁难都是因为王祥的孝心才能化险为夷。 所以要感动一个人也很不容易,不是一天两天,一年两年,要很有耐心才行!王祥感动她后母不是小时候。等王祥都结婚了他的后母还要虐待他,连他的妻子也一起虐待。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感动了他的弟弟王览,所以当他后母虐待他的时候王览都会挺身而出去帮助他。后来王祥的德行越来越好,名声越来越大,他的后母心生嫉妒心生嫉妒,居然准备用毒酒把他毒死!结果被王岚事先发现了,所以在他母亲把酒给他的兄长王祥要他喝下去的时候,他马上把那杯酒夺过来,要代替他哥哥喝。他已经用死来劝谏他的母亲了!那可是毒酒啊,所以他母亲当场把那杯酒打翻在地,她自己也很惭愧,她的儿子已经以死来保卫他的兄长,她做人怎么能这么没有分寸?所以王岚的这个动作唤醒了他母亲的良知。兄弟两人的赤诚,最终把家庭转化过来。到后来,朝中的一位大臣名叫吕虔,他把自己的宝剑送给王祥,并告诉他有这把宝剑的人都可以庇佑子孙,以后子孙都会很有成就。当王祥接过宝剑的时候,他的第一个念头不是占为己有,而是送给他的弟弟,祝福他弟弟子孙昌盛。确实当他们兄弟之间这么的兄友弟恭,这么好的德行,已经给后代做了很好的榜样,后代也得到很好的教化。《易经》说“”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“。后来他们两兄弟的后代都很有成就,绵延九代都是公卿,都在朝廷当大官服务社会国家。所以,当我们的家庭遇到这些不如意的时候,我们也要用真诚心和耐心去转化家里的不圆满。 6、亲有过,谏使更,怡吾色,柔吾声。谏不入,悦复谏,号泣随,挞无怨。 这个“亲”不只是父母,整个五伦关系上都有劝谏的本分,所以我们要提高劝谏的智慧,才能透过我们的言语对我们的亲友的人生有所帮助。 规劝别人应该注意的方面: 第一个是存心。我们的存心应该是念念为对方好的心,绝对不能是控制对方,“你就是要听我的!” 第二个是时机。“扬善于公堂,规过于私下”,我们应该在私底下没有其他在场的时候规劝他,要顾及到对方的面子。当然我们自己犯了过失的时候,则要放下面子,要有在大众面前接受批评和规劝的雅量;另外要注意失人和失言的问题。什么时候该说,什么时候不该说,这个都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总结去好好把握;最后“谏不入,悦复谏”,这就告诉我们,当我们第一次劝谏的时候父母不接受,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。 第三个是态度、方法。“怡吾色,柔吾声”,我们一定要平心静气和颜悦色地和父母沟通,因为一旦我们动了气,父母也会动气,我们不动气,父母就不容易动气。所以一定要忍耐,要心平气和。 第四个是要有耐心。“悦复谏”,这个复就告诉我们要有耐性,不要劝一次不听就放弃了,听之任之了。要等掌握时机反复耐心劝导才行。当然这个耐心的源动力就是真诚的孝心、爱心、忠心。 第五个是要先取得对方的信任。“君子信而后谏,未信,则以为谤己也。”所以我们在劝谏别人之前,要先让对方对我们有很深的信任,劝谏才有效果。 最后,当我们在劝谏别人不成功的时候,要记住“行由不得,反求诸己”,要从自身找原因,理解到问题不在于别人,而在于自己。我们要保持一个态度,假如别人不听我们的劝告,是因为我们“德未修”,所以“感未至”,要更加努力提升自己的德行。
|
|
感恩学长的分享! 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 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|
|
|
|
|
|
|
|
|